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观】张好好:这是北国明亮的往事

2016-01-20 张好好 人民文学
这是人民文学醒客官方公众号
档案张好好zhanghaohao

  本名张浩。祖籍山东烟台牟平,1975年生于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毕业于新疆交通学校、新疆大学。曾获2006年第三届上海文学征文新人奖、2010年第二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2010年第三届新疆青年文学奖、2011年第十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优秀责任编辑奖。2012年长篇小说《布尔津光谱》获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发表于《人民文学》2014年6期,《长篇小说选刊》2014年6期转载,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2015年获《小说选刊》优秀责任编辑奖。2015年长篇小说《禾木》获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发表于《中国作家》2015年10期。2015年入选首届湖北文学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12月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在上海举办长篇小说《布尔津光谱》研讨会。出版诗集《布尔以津》《喀纳斯》,长篇小说《布尔津的怀抱》《布尔津光谱》,散文集《五块钱的月亮》《最是暖老温贫》《宅女的宅猫》。鲁迅文学院第九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芳草》副主编,二级作家。居武汉。

发表作品

《天堂的脚印》·散文·人民文学·2007·9

《怀抱》·小说·山东文学·2008·1

《冬日》·小说·青海湖·2008·1

《那时候的黄昏》·小说·山花·2008·5

《盲流》·小说·飞天·2008·5

《雪天的记忆》·散文·绿洲·2008·10

《夜凉如水》·小说·西湖·2008·10

《拾味记》·散文·美文·2008·12

《花朵》·小说·黄河文学·2009·2

《蓝玻璃》《软时光》《南行记》·小说·西湖·2009·9

《生命之门》·诗歌·绿风·2009·3

《五月的布尔津》·组诗·大家·2009·4

《我爱的土地》·组诗·中西诗刊·2009·4

《发端》·小说·青年文学·2009·12

《张好好的诗10首》·组诗·边疆文学·2009·10

《之夏》·组诗·莽原·2010·1

《张好好的诗40首》·诗歌·芳草·2010·1 

《黄雪莲》·小说·大家·2010·2 

《张好好的诗》·组诗·中国诗人·2010·2

《布尔津的怀抱》·长篇小说·芳草·2010·3

《张好好的诗10首》·组诗·文学译丛·2010·4

《美丽的夜8首》·诗歌·绿风·2010·4

《张好好的诗10首》·组诗·伊犁河·2010·4

《蝴蝶花》·小说·作家·2010·5

《北极不远10首》·组诗·绿洲·2010·5

《源头》·诗歌·西部·2010·5

《轻轻的口哨12首》·组诗·中国作家·2010·6

《张好好的诗》·诗歌·诗刊增刊·2010·6 

《春日迟迟5首》·组诗·诗林·2010·6

《待嫁的女人》·小说·山花·2010·6

《碧绿马赛克》散文·伊犁河·2011·2

《呼唤》·组诗·上海文学·2011·增刊

《往禾木》·小说·芳草·2011·3

《风月无边?——我看浮生六记》散文·山花·2011·8

《静如天使》·小说·山花·2012·6

《净琉璃》·小说·芳草·2012·7

《雪花斜切过我们的灵魂》·组诗·人民文学·2013·1

《光》《想说的话》·诗歌·扬子江诗刊·2014·3

《幸福树》·小说·伊犁河·2014·3

《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评论·文学自由谈·2014·4

《从前的·代》·组诗·青年文学·2014·5

《布尔津光谱》·长篇小说·人民文学·2014·6

《青天白日一枝柳》·随笔·黄河文学·2014·8

《碧玉妆成》·小说·上海文学·2014·9

《谁看见了我的梳子》·小说·中国作家·2015·3

《也儿的石河》·组诗·草原·2015·6

《枝叶摇晃》·小说·钟山·2015·3

《张好好的散文》·散文·芳草·2015·6

《火星撞地球》·小说·湖南文学·2015·9月

《禾木》·小说·中国作家·2015·10

《寿司的故事》·小说·伊犁河·2016·1

《从前的年代》·组诗·雨花·2016·2


《人民文学》卷首语  长篇小说《布尔津光谱》,把沁润的追忆和深长的伤怀放置于大西北戈壁与森林交接的河边。外来人和当地人如混生林一样杂处融合,生育、遗弃、亡故、温情不均的成长,折射着边地的时代流转与风俗之变。历史带着父母之爱和孩子心中万物的声响、气味和温度,以阳光、以灯火的方式隐秘不觉地运行。“我”、大灰猫和爽秋的三重视角并拢之际,小城人已经向外界逐渐散开,选择更大的城抑或更深的山,两代人的精神向往和生存命运开始了新的轮回。

《长篇小说选刊》卷首语 张好好的《布尔津光谱》在回望的霞光中呈现了中国西北边陲一个小镇布尔津的生存图景。然而,这小说又绝非单纯关注现实的作品,而是注意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性”的作品。张好好运用的是光谱般迷离的视角,以期唤醒在现代进程中日益远去的家乡,唤醒在现实流变中日益坚硬的生活,唤醒在风吹雨打中日益稀薄的情感。努力荡漾在字里行间,可感可知。然而,文学之所以有魅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作家从现实中提炼的“磁性”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於可训 《布尔津光谱》显然摆脱了近三十年流行的那种现代性或现代化叙事的梦魇,不是根据某种历史的趋势或时代潮流,而是根据感性的人或人的感性存在来决定他们的选择及其后果,来评价这种选择的意义和价值。

贺绍俊 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部很有特点的好小说。在亡灵叙述类型小说中,它的表达最温暖最舒服。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和一只聪明的灰色的猫。

王春林 名不见经传的70后作家张好好,虽然在文坛出道不久,但她的长篇小说《布尔津光谱》(载《人民文学》杂志2014年第6期)却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部优秀作品。边地小说?成长小说?面对着《布尔津光谱》,我一时陷入到了究竟应该如何为作品定位的犹豫状态之中。又或者,无论是边地抑或还是成长的定位都显得过于简单,从根本上说,张好好其实也不过是在借助于那些边地人生的书写,那些不无忧伤缠绕的青春成长故事,谛视着生命的生与死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则张好好的这部《布尔津光谱》,又显然可以被看做是一部抵达了形而上存在层面的,在存在的意义层面上谛视、思考并书写着生死问题的生命小说。

李遇春 《布尔津光谱》也可以被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正如《呼兰河传》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和篇幅去描绘东北边地小城——呼兰河县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一样,我们看到,张好好在《布尔津光谱》中同样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对西北新疆边地小城——布尔津县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进行了精细的描述,这里有黄沙土、红柳花、白桦林、苍鹰、白熊,这里有深谷、大河、雪山、戈壁滩、土坯房,这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所,除了汉族移民之外,主要居住着哈萨克和其他少数民族后裔,尽管每个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不同,但又彼此融合,形成了布尔津独特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光谱。

桫 椤 故事通篇在孩子们的目光中展开。与父母们这些“异乡人”相比,孩子们毫无寄居漂泊之感,从未有过还乡的理想以及这种理想所带来的焦虑,他们天然就是布尔津的孩子,他们的快乐像额尔齐斯河水一样流淌。作者借由她们之口,表达着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或爱憎或悲悯。“猫”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孩子们将猫看作家庭中的另一个成员,而她们与这个成员之间有着比父母还要亲的感情,这是人在孩童时期的普遍想法。因要表达历史、时间和地域与人物命运的关系,小说带有共时性特征的书写让时间的细节变得模糊,对世界的审美杂糅其间,小说的宽度和厚度获得提升,生命与存在,美与坚韧,绵柔与刚毅,共同构成了童年视角下的世界格局,也是作者的人生追求。《布尔津光谱》不是一部重述历史的宏大题材作品,但她的诗意和细腻值得夸赞。也许如果没有张好好的书写,布尔津人对历史事件和时代现场的感受将会随着历史被风干,一代人的命运就将淹没。显然,她在用小说的方式记录或复活记忆,为历史提供可感知的温暖。文学之于历史,也当如此。



这是北国明亮的往事张好好


  在《布尔津光谱》与《禾木》两个长篇小说里,我几乎把对于布尔津大地的认识全部写出来了。马蹄,河流,蔷薇花,大桥,蓝色的远山……和这里的人。

  是的,布尔津人。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个。我流连四条大街,和其上的供销社,百货公司,菜市场,凉皮店,电影院,新华书店。我当然也骑车向北河大桥而去,路过那片茂盛的沙枣林,林子里面是苹果园,再向前,前方是无边的大森林和喧哗的布尔津河。

  这些,都是布尔津人很熟悉的日常。有一天,我从他们中间抽身离开,背转,往南,穿过那片散发蓝光的大山,向着深深的中原大地而去,再也不能回头了。偶尔回来,也是做客了,怯怯的,为着对逝去事物的小心抚触,也为着自己早已不是童年和少年的那个自己,这羞涩的惭愧,在《禾木》里认真地得以书写。

  而《布尔津光谱》,是“惭愧”的前一篇章,是昂扬的苹果树、光芒照在上面——

  《布尔津光谱》,光的谱系,多少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汇融进来,托起东戈壁上那弯大大的彩虹之门。数一数,七种颜色,传说中的七色花,保守平安与幸福的花朵。我们在这虹下长大,张望身边的人,和遥远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命运的旷大世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布尔津,中国最西北边陲、大公鸡尾巴上的一个小镇。成吉思汗打马翻越喀纳斯,丘处机在大月亮底下悠悠穿过黑色的阿勒泰山,锡伯族将士穿过洁白的布尔津向着更西面的伊犁走去。单个的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向布尔津而来,亦是壮丽的。告别父辈的命运,自己的前生,向今生走来。布尔津,用茂密的森林,额尔齐斯河水和冲乎尔的麦子,安抚疲倦旅者的灵魂。

  海生和小凤仙,本养尊处优,幼年在父母亲膝下缠绕,然而少年时代起,家族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们为了活下去,走出屋门,走出中原大地,向几千公里之外的陌生小镇而来。布尔津,他们喃喃默念这三个字。从此,他们便是靠辛劳的汗水养活自己的独立的人。生命,是慈恩,是勇敢,是持守,是生生不息。

  爽冬,是他们的第四个孩子。然而这个孩子在腹中五个月便夭折了。它与海生家的大灰猫成为好朋友,如天使飞翔奔跑在布尔津的大地上,看见、听见了许多事情,思考着人生而为人的哲学。

  我热爱小说中叫青木的美丽女子,如果灵魂是可以得到完美救赎的,她默默地接受了布尔津大地对她的摩顶。大灰猫说,是的,即使生命多苦痛,最后留下来的都是美和善。我喜欢爽冬的三个姐姐。爽夏聪明,爱读五角丛书,爽秋敏感朴实,以做家务派遣心里的忧伤,爽春安静善于画画,常常背着画夹子走进布尔津的大森林里。她们终是会离开布尔津的,走出戈壁,翻越大山,走入她们未来的亦是有着悲欢离合的坎坷命运里。但那都是后话了。

  现在,在《布尔津光谱》里,小凤仙笑吟吟打土坯,淘金,做裁缝活儿,在自家的小院里腌咸菜,晒被单,和自己的女儿轻声讲故事。海生推刨子,刨花如卷,堆积如海,他沉入在松木的芳香中。

  记下大自然尚未被工业革命完全改造成一块僵硬的土地之时,美好的人的所为和鲜活的灵魂所歌,这些都是北国明亮的往事。

  以它献给我的故土布尔津和家乡的人们。



  龙山地处陕西彬县境内,位于古丝绸之路,玄奘前往印度取经时路过此地,著名的娑罗树相传即为其亲手所植。
  彬县即古豳州,正是《诗经·豳风》中的豳。

  龙山有隋代修建的太白寺,历史上香火鼎盛信众云集,信徒们在龙山各处修造了许多窑洞以修行禅居;西邻隋文帝离宫九成宫,至今宫中保留唐朝魏征撰写、欧阳询手书的《九成宫醴泉铭》石碑,此碑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甚大;东接陕西五大古刹名寺唐代大佛寺,寺内存有初唐时期艺术精湛的佛祖、菩萨塑像和石雕,以及自唐宋以来历代游人留下的无数题刻、碑碣……

  龙山书院踏着历代学者大德的足迹前行,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孜孜以求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龙山书院毗邻十万亩森林公园,以数千亩山地为依托,围绕十多眼活泉、湖泊,修复窑洞新建木屋,竭诚为文人墨客、游子旅人打造亦耕亦读的宁静学苑、耕读天地。

  龙山书院环境优美,风光旖旎,自然拙朴,生态极佳。耕读之余,徜徉其中,观初阳,赏朗月;采仙露,听蛙鸣;沐林风,闻花香;食天然,居安然;品“七月龙山”佳酿,啜杏仁油茶……美哉,美矣!

  “七月龙山”,取自于《诗经·豳风》中名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龙山书院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是莘莘学子求学问道的平台,是渴望身心返璞归真的人们养生、养心、养德的平台。


近期回顾

【写作观】温亚军:创作,一个打开心灵的过程

【纸刊头条】贾平凹:《极花》后记
【写作观】黄咏梅:提着菜篮子捡拾故事

【写作观】李琦:诗歌写作像擦拭银器的过程

【写作观】葛亮:时间煮海
【档案】张楚: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写作观】金仁顺:写作是件朴素的事儿

【档案】苏沧桑:休道纤手不胜兵

【纸刊头条·写作观】袁劲梅:《疯狂的榛子》创作谈

【档案】鲁敏:幸或不幸的根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